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7的文章

電影筆記:遇見黑天鵝王子/ Reset

圖片
《遇見黑天鵝王子》(Reset)是一部跟芭蕾舞有關的紀錄片。紀錄的是班傑明‧米爾派德(Benjamin Millepied)在巴黎歌劇院擔任藝術總監的前三個月。他要在三個月之內,編出一個新的舞碼,一個特別的芭蕾舞節目。 班傑明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在美國擔任舞者長達二十年,晉升為紐約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他在芭蕾舞上出類拔萃是一定的,然而他真正的出名開始,也就是媒體願意將他放在重要顯眼的位置是在他2010年為電影《黑天鵝》擔任編舞之後的事情,他還在這部電影裡擔綱王子的角色,與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共舞;在電影之外,也與娜塔莉波曼相知、相戀、結婚、生小孩。他舞蹈技藝高超,反倒與知名女星相戀而聞名,確實諷刺,說他以妻為貴實在不公平。2015年他受邀到巴黎歌劇院擔任藝術總監,從舞者的遴選開始,接著選音樂家、指揮家,然後開始編舞。這部紀錄片紀錄的就是開始工作的他。 紀錄片的一開始,是班傑明在巴黎歌劇院全權做主的第一個新作即將開演之前,布幕上未拉起的舞台上,鏡頭掃向娜塔莉波曼。或許你會以為這部紀錄片會有一位女主角,而這位女主角是娜塔莉波曼,那你就錯了,娜塔莉波曼只出現在這個時候,與老公班傑明、友人說說笑笑如此而已,旁邊還有一座升降調燈梯呢! 接著拍攝班傑明的工作狀態。巴黎歌劇院的芭蕾舞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芭蕾舞團之一,一直以來的傳統,舞者是有等級之分,從最高等級的明星舞者開始往下,如金字塔般展開,依序為首席舞者、獨舞舞者、領舞舞者跟群舞舞者。班傑明想要打破這種將舞者區分等級的做法。他過去是舞者,關心舞者的舞蹈時的安全,在意舞台的地板是否太硬,在意舞者排練時安全,但是就舞者之外的其他人而言,他們不見得在意。 在這部紀錄片裡,看不出來班傑明遇到甚麼反彈的聲浪,大概也沒有人站在鏡頭前面公然反對他,而這也只是他工作的開始而已。然而身為一位大型機構的藝術總監做的事情從來就不只是藝術而已,還有許多的行政工作,他將這些工作稱為官僚作業。他在巴黎歌劇院裡四處的穿梭,要討論的事情太多,連秘書都常常找不到人,得打電話到處問總監有沒有在你那裏,班傑明主要工作還有編舞,在排練室之外,還不時爬上巴黎歌劇院的屋頂放空、找靈感。 這部紀錄片聚焦在班傑明排練的過程,如何與舞者們工作。班傑明討厭官僚體制,也討厭將舞者分等級,還挑選皮膚較黑的混血舞者擔任主角,在在

電影筆記:兇暴的男人/ Violent Cop

圖片
北野武的導演處女作《兇暴的男人》(Violent Cop)是一部令人驚嘆的電影。寫實的暴力,卻又佐以詩意。這部電影的暴力不浮誇、不張狂,也不是炫技的,這部電影出現的種種暴力突如其來,又突然的銷聲匿跡,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像隨風而過一般。 電影一開始,一位遊民自得其樂的坐在自己的家當前吃著東西,一群屁孩像風一樣的出現,欺負無家可歸的遊民,然後卻又像風一樣的離開,像某種集會結束後迅速解散。北野武飾演的我妻警官出現在其中一位施暴的屁孩家中,以其人之道還致其人之身,痛毆假裝甚麼都不知道的屁孩。我妻警官以暴制暴實在是大快人心,其他的警察規勸他說,怎麼不把他們當現行犯逮捕,反倒到其中一位屁孩家中以暴力要那屁孩與他的同夥到警察局自首。我想,這位暴力的警察一方面不跟這些屁孩們正面對立,畢竟屁孩人多,明則保身比較重要;另一方面,警察讓這些屁孩有自首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太嚴厲的逞罰!算是給他們悔改的機會。 我妻警官有一位年輕貌美卻生病的妹妹。我妻警官將妹妹從醫院接回家的路上,妹妹突然想看海,他便帶著妹妹坐著計程車到海邊。此時觀眾尚且還不知道我妻警官與妹妹的關係,兩位沒有交談,就靜靜的看著海。海洋的意象在這部電影當中是重要的。海是遼闊的,妹妹想要看海,是對自由的嚮往。另一方面,海時而兇險,時而平靜,是所有生命的起源,代表著我妻警官的性格,兇暴、危險,卻又充滿包容的力量。險與靜像是兩個極端,又同步並存。 我妻警官時常以暴力解決問題,時常脅迫嫌疑人吐露實情,看似大男人的我妻無法忍受占女人便宜的無賴。一場戲,一位警察在排解一對年輕男女的爭吵,這男人是因為錢才和這女人在一起,靠女人吃飯,又不時對女人拳打腳踢(女人的臉頰是紅腫的)。我妻只是經過,聽見這男人大言不慚的說:「不是要你的錢,誰要跟你在一起阿?」我妻走過來毆打這個男人,要他去找一份工作。 我妻警官對妹妹呵護備至,有天回到家中,看見妹妹的房間裡有另一位男人在休息,顯然已經完事,他看似不給這男人壓力,這男人也不敢在這房間裡待下去,有可能是害怕招惹到人妻吧!急著離開,我妻警官硬要陪著他去坐車,走在路上邊走邊打那男人的頭,嘴巴還問這男人是否會娶他妹妹,直到公車都走了,還在打這男人的頭。這男人大概想也想不到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竟然伴隨著這樣的護花使者。 片名《兇暴的男人》指的當然是我妻警官,英文片名Vi

電影筆記:我的觸男日記/ Center of My World

圖片
《我的觸男日記》(Center of My World)講得的並不是男同性戀者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講的是如何將自己的目光與在意的一切放在自己的身上。這部德國電影所描述的青少年家庭與環境,跟許多國家比較起來算是進步許多的,一位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並不需要擔心自己與別人不一樣,也不需要強求自己跟別人一樣,然而當遇到了愛情之後,原本繞著自己運轉的世界,自己不在是世界的中心,自己反倒跟著另一個人運轉了。 青少年男同性戀菲爾有個瘋狂的母親葛蕾絲。葛蕾絲渴望被愛,但生性倔強,當與情人發生意見不合與爭吵時便要情人離開。母親放浪形駭,挑戰社區秩序,情人又一位換過一位,看在菲爾與雙胞胎姐姐的眼裡也感到驚訝,他們不見得喜歡母親的行為,他們只能接受,一如我們接受我們父母親對我們的教育一般,我們不見得喜歡,不見得會全然的接受,我們會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我們自己的方式成長。我思考著,管理嚴格的父母親有可能生養出同性戀的孩子,而放浪又不遵守世間規範的父母親也有可能生養出異性戀的孩子,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見得會與父母走上同樣的道路,過上同樣的生活。 菲爾有個閨蜜小卡,兩個人分享生活中的一切小事,煩惱抑或是開心的事情都分享。有一天,一位轉學生尼可拉斯的出現,改變了菲爾的那一個夏天。菲爾每天到操場看尼可拉斯練習跑步,與閨蜜一起看;導演的鏡頭向是菲爾的眼光視線,看著尼可拉斯跑步時身體的局部,肩膀、背部,從擺動的手臂看到輕微擺盪,被包覆在運動褲裡的陰莖。這鏡頭,像偷窺,像意淫,想要多看兩眼,卻又怕被別人發現。可是閨蜜小卡不喜歡尼可拉斯,或許是害怕尼可拉斯把菲爾搶走吧!菲爾只好開始隱瞞自己的感情。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中,菲爾與尼可拉斯感情的萌芽,試探是有的,直接表白是有的,沒有自己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的掙扎,順從愛與衝動。兩人第一次的性,就是在運動後的男生更衣室,尼可拉斯的直接邀約,直接拉自己的陰莖暗示、挑逗。導演拍得唯美浪漫,又不失慾望滿溢。第二次的性,是在有一位女性伴侶的阿姨她家中,一個沒有人會打擾的房間,只有菲爾跟尼可拉斯兩人而已。只是愛情永遠都不對等,因為兩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跟人生步驟,對愛的投入的進程也不同,菲爾的掏心掏肺,尼可拉斯沒有沒有掏出同樣的東西,菲爾的失望是一定的。高潮戲前的那一次性愛,是獨立於尼可拉斯豪宅外的木造屋。這個小木屋是尼可拉斯的內心深處最為柔軟的一

電影筆記:滿月酒/ Baby Steps

圖片
鄭伯昱自編自導自演的同志家庭倫理悲喜劇《滿月酒》不時讓人想起李安導演的第二部及第三部電影《喜宴》跟《飲食男女》。《喜宴》講得是生活在美國的台籍男同性戀者偉同面對父母親的逼婚,與來自中國的女子假結婚,在籌辦婚禮的過程當中,卻弄巧成拙懷了孕,最後的結局算是大家都各退一步,各自委屈,卻又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局面。《飲食男女》則是以一位大廚與自己三位女兒的故事,雖然這並不是一部同志電影,但是卻很清楚的點到了「吃飯」這件事情對華人而言是何等重要的大事。 記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不知道是誰提到,又或者是從哪裡看到的,說到:「餐飲業永遠都是發達的。」這還真的有些道理,人總是要吃飯的,不管錢多錢少,心情好還不好;然後結婚要請客、生孩子要吃飯、喪禮的時候有時會請遠道而來弔謁的朋友吃頓便飯,跟許久不見的朋友要見面得選在可以吃吃喝喝的地方。鄭伯昱執導的《滿月酒》當中有幾段吃飯的戲,都是建立在華人吃飯聚餐的傳統概念上。 《喜宴》這部電影問世超過了二十年,同性戀者的生活改善了嗎?能見度或許提升了,年輕族群的接受度也高了。上個世紀,70、80年代絕大多數的同性戀者們選擇躲起來,安穩的躲在那個對同性戀者還不是太友善的社會當中。我曾經聽過一些父執輩的人說:「以前沒有這麼多的同性戀阿?」錯了!那是因為以前的同性戀者選擇不被看見,選擇在以異性戀為主體的社會架構中隱藏自己,隱藏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當20年過去了,現在同性戀者的戀人們可以在路上牽手擁吻,同性戀者大方承認自己的性向,反倒是自己的家人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者的事實。《滿月酒》講的就是這樣的議題,你可以說它是《喜宴》的仿作,但是我想說它是《喜宴》加《飲食男女》的2.0加強版。 《滿月酒》開場沒有多久是一個吃飯的場合,男主角丹尼與歸亞蕾所飾演的母親參加一個友人孫子的滿月酒。其實參加過類似場合的的應該都知道,在這樣的場合裡,主人分享快樂,通常也帶著炫耀的成分,而受邀者也時常會有互相比較的心態。再來,就是親朋好友的貼心問候,有人生了孩子,就會被關心提問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小孩。男主角丹尼早已跟母親出櫃,當他面對別人的貼心問候,選擇誠實以對的時候,母親卻出口替他回答:「是他太挑了。女朋友沒有一個喜歡。」歸亞蕾無疑是這部電影的最亮點,戲份最多,也最好看。 丹尼為了滿足母親抱孫子的心願,當然自己的心中也想為人父,與

電影筆記:大路朝天/ The Road

圖片
看完張贊波執導的紀錄片《大路朝天》,我想起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大同》。這兩部紀錄片都涉及了人民居住正義的議題,也提出了國家建設與人民居住正義相抵觸時,將如何取捨的問題。《大路朝天》像是《大同》的升級2.0版,視覺更加生猛,也更加血淋淋的紀錄官、商,還有人民之間的鬥爭。 記得2015年,看過一部中國電影《山河故人》,這是一部三段式的電影,以年代作為分界,其中一個段落以1990年代作為背景。導演賈樟柯說會選這個年代作為電影段落的分界,因為1990年代是中國要與過去不一樣的年代,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大量的興建,地方與地方的距離近了,人與人的距離看似近了,人心與思念還是一樣沒有變。《大路朝天》這部紀錄片的時空背景則是在2010年湖南省漵懷高速公路其中一段。這條高速公路長達91.78公里,預算接近90億人民幣。 交通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中國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乃至於國防與外交的需求,立足亞洲,能夠在世界上與美國相抗衡的大國,必須將運輸搞好。要把運輸搞好就要大量的興建高速公路。運輸成為了一個國家的重點項目,需要傾全國之力支持,這樣的事情一但牽扯到國家大愛,個人的情緒、尊嚴、財產與生命都變成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中國境內有很多條高速公路正在動工,導演張贊波將鏡頭聚焦在這一條高速公路上,以期收到見微知著的效果。我們在這部紀錄片當中,可以看見承包商,當然還有不同勢力、來歷的官方勢利眼,還有刻薄的嘴臉,我不知一次心想,這些人究竟是如何才能夠在鏡頭前如此不汗顏的講出這樣的話呢?原來導演在開發商、承包商的基地待了三年的時間,靜靜的跟,與他們交陪,取得了相當的信任,才能夠讓這些人的言行無所遁形吧。張贊波就這樣以開發商為中心,然後近距離的拍攝到這些人對人民、對勞工,還有對充滿內部矛盾的其他政府機關的種種面向。 紀錄片的一開始,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工人搬著炸藥經過民宅,老婦人看了害怕,不想要他們搬著炸藥從他們家經過,以免受到波及,但是工人不理;接著,工人在老婦人家上方不遠處炸路,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砸破了老婦人家的屋頂,老婦人的兒子回家之後,拿起石頭前往開發商處理論,負責人給了他一百塊人民幣,要他自己修;老婦人的兒子嘟囔著:「你們弄壞了,不是應該你們負責修嗎?」負責善後的人說:「自己的房子自己修。」說完便拍拍屁股走人。 原來這就是所謂中國式的善後。 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