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電影筆記:羅根好好運/ Logan Lucky

圖片
《羅根好好運》(Logan Lucky)是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睽違大銀幕許久的新作。這部電影維持他過去作品的水準,這部電影是他過去《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系列跟《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的結合,將竊盜案與小人物鬥智大鯨魚這樣的故事巧妙融合,實在好看。 這部電影中的一群魯蛇在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所飾演的吉米‧羅根的帶領之下,計畫將賽車場及商場內的金庫搬走。電影情節曲折,但不離奇,情節中不時出現驚喜,讓人不知不覺陷入劇情當中。在這部電影當中領導人除了要有計畫,還得有膽識,懂得低調再低調,面對豬隊友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搞出大問題還得冷靜面對跟處理。 對美國不了解的人或許會以為美國是世界上最為開放的國家,其實不然,美國在很多地方是非常保守的,保守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非常的重視家庭價值。吉米‧羅根有位年幼的女兒,但離婚之後女孩的監護權歸前妻。電影的一開始,吉米在修車,女兒坐在不遠的地方跟著吉米聊天,吉米修車需要什麼工具,請女兒拿給他,女兒就拿給他,偶而提出需要工具的類型問題,像是螺絲起子要一字還是十字,接著正確的拿給吉米,非常了解工具,這些顯示吉米與女兒的關係非常好,時常聊天,時常一起修理家中的物品。吉米曾經是受到矚目的美式足球隊員,卻因為意外而跛腳,弟弟克萊德在伊拉克戰爭中失去一隻手,再加上家族中的種種不幸,讓克萊德深深相信這是羅根家的詛咒。 吉米有個一個大計畫,不忘帶上自己的弟弟妹妹,吉米不逞個人英雄主義,找來朋友喬班幫忙,只是喬班還在監獄裡,要借用他的能力也不是這麼容易,後來喬班決定加入計畫,也不忘帶上自己的兩個弟弟。這個由魯蛇與更生人的竊盜團體對抗的是資本社會,所面對的是自以為高高在上,愛面子勝過裡子的管理階層,如監獄典獄長,還有賽車場兼商場的擁有者,甚至是前妻的現任先生都是。或許我們也是魯蛇,沒有與有錢人同樣的機會與立足點,我們更能站在竊盜集團的那一邊。女兒在女孩兒選美比賽中,原本要表演蕾哈娜的歌曲《傘》,看到爸爸吉米出現在台下,臨時起意唱起了爸爸最愛的歌,即使走了幾個音,還是獲得觀賞選美比賽在地觀眾的共鳴。 這部電影的演員都很平實的在表演,有時候呈現出一種誇張的喜感,然而這種喜感來自於生活的荒謬,荒謬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產生了笑果。我印象中

電影筆記:魚男悲歌/ Collective Invention

圖片
韓國電影《魚男悲歌》(Collective Invention),講的是不只是因為藥物實驗成為魚男的悲歌,也是韓國年輕一代的悲歌。 電影裡頭有一位男記者,剛到電視台面試,還沒有獲得正式的錄取,就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與授命的公司,秘密的紀錄一位從男人變成魚的怪物。這位記者當然覺得很怪,但是為了未來這份工作有可能成為正職,只好努力的達到長官的要求,找出魚男,誰知道他以為自己要找到了,卻發現一個不知輕重的女孩將魚男賣回到那間藥物實驗出包的藥廠,這位記者為了完成工作,只好利誘女孩,到藥廠找出魚男。 男記者、魚男變成魚男之前的男人朴久,還有這位女孩都是社會中想擺脫平凡人生的一群,但是或許是家中沒有背景,或者是讀書沒有比別人讀得好,甚至可以輕易的成為永遠被欺負的那個人,都是在社會中苦苦掙扎的年輕人。這些人,包含魚男在內,卻也是最容易被社會、媒體、輿論,甚至政治與宗教,還有商業利益利用與操弄的一群。 這部電影幾個主要角色,乃至於配戲的角色都是由男演員擔任,只有一個女性的角色,這可以解讀為韓國的社會基本上是由男人所主導與建立的。男人自己在自己所建立的社會當中其實並不好過,但是卻不能輕易的表達出不好過的樣子,同時男人還是以一種自己認定的標準去要求身邊的女性。魚男朴久的爸爸出現,一看見女孩便急著想知道女孩與朴久的關係,當得知女孩的身份背景,開始嚴厲的要她去考公務員,求一頓溫飽。男人自己過得不見得好,卻還是希望別人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與規範來走自己的人生。 媒體可以將造神,也可以將神從天上拉下來。魚男是藥物實驗受害者,人們同情弱者,讓魚男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某天媒體卻製造新聞,讓魚男成為一個真正的怪物。媒體的嗜血與藥商的殘酷,在這部電影當中清楚可見。變成魚的男人還是人嗎?藥廠實驗人員眼中那條人與動物分別的界線模糊了,動物的感受轉化成為了人的感受。其實感受對人與動物而言都是一樣的,身兼編劇的導演權五光用這樣動物實驗、治療的畫面讓觀眾體會到動物的感受與痛苦。 這部電影犀利,但是充滿寬容與溫情,結尾有一個好的結局,雖然社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韓國版本的海報上,知名的綜藝節目主持人李光洙被擺在最中間,其實他的本來面目在電影中出現的時間極短,只有出現在投影上,還有電影即將結束前的照片上,他都是以魚男的面目出現。海報上的顯眼位置代表他是這部電影當中最有群

電影筆記:愛人怪物/ Closet Monster

圖片
《愛人怪物》(Closet Monster)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加拿大電影。電影講的是一位白人青少年同性戀者的身分認同、幼時的夢靨,以及他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是一部成長電影,有MV式或電音式的攝影風格,但是不時又流露出驚悚電影的氣味,是一部不時讓人感覺驚豔的電影。 家庭關係是一個很殘酷的組合,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的子女,子女自然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這些無法選擇的人必須被放在一起,直到某天有意識的決定離開,但是也不會真正的\離開,還是有某種牽連,即使這樣的互動微小到幾乎看不見,隱形的線還是牽連著。 電影的一開始,還是小男孩的奧斯卡已將到了上床時間,小男孩的爸爸陪著他說話,他要爸爸給他一個故事好讓他進入夢鄉,爸爸說了一些美夢的構成元素,包含著美女圍繞,這不見得全然是小奧斯卡所想要的,比較像是可以讓爸爸興奮的場景。爸爸說著故事,可以引申為是爸爸對子女的期待,爸爸大概會覺得爸爸會喜歡的,小孩一定會喜歡;接著爸爸吹了一個氣球,往小奧斯卡的頭上微微的放出氣球裡的空氣,之後小奧斯卡便進入夢鄉。 接著小奧斯卡面對的是母親的離開。小奧斯卡坐在爸爸、媽媽的對面,從視覺上來看,像是排成了一個尖銳的三角形;此時,爸爸、媽媽送給他一隻倉鼠,小奧斯卡應該要很開心才對,爸爸告訴小奧斯卡媽媽即將離開的消息,媽媽不能理解為什麼爸爸在送禮物的時候再附上ㄧ個壞消息,便與爸爸爭論,倉鼠出奇不易的咬了小奧斯卡的手指,小奧斯卡感到痛楚而離開現場。小奧斯卡手指上的痛楚與心裡面突如其來的陣痛是一樣的,痛同時反應在身體上與心理上。小倉鼠雖然咬了他,卻成為小奧斯卡唯一的朋友,小倉鼠與小奧斯卡間接目擊一場集體霸凌,一名青少年男性戀者被仇恨霸凌致死。這樣不尋常的經歷,讓逐漸長大的奧斯卡內心無比的沉重,巨大的恐懼在他對其他男孩產生慾望時也同時產生,幾乎要吞噬了他。 奧斯卡還是男孩的時候,爸爸是大山,像是他的神,媽媽離開之後,小奧斯卡見到了爸爸在沙發上抱頭痛哭的身影。媽媽的離開是希望有更好的生活,這指的不是物質上的生活,反倒是希望精神上可以獲得解脫。說睡前故事給孩子聽的爸爸究竟可以有多遭,我想是因為對愛渴求,而產生強烈的佔有慾,然後開始去支配那些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奧斯卡不是沒有同年齡的朋友,他有一個想成為演員的女性友人。這位女性友人要到紐約發展,奧斯卡為他拍照,兩人一起選照片,女性友人選定了一張

電影筆記:悟空傳/ Wukong

圖片
《悟空傳》不是改編自中國的四大奇書《西遊記》,是改編自中國作家今何在的同名網路小說。這部電影不講孫悟空與師兄弟們陪著唐僧到天竺取經,講的是夠早之前,孫悟空從頑石變成神仙,在仙界神仙學院認識了阿紫,接著反叛,對抗命運的故事。電影剛開始是一個契子,這個契子以動畫呈現,描述女媧補天之後的石頭變成了一個巨人,巨人不服天命,便起身反抗,與天梳對戰戰敗,碎裂的石頭散落人間成了花果山,巨人石心則變成了猴子,在猴子的心中含著怨氣,期待著有報仇雪恨的一天。 《西遊記》表面上是一個神話故事,實際上推崇的是「順從」的觀念。故事當中的角色可以反叛,但是反叛是可以被控制的,像是五指山、金箍咒這類的東西,就是被用來控制不受控制的東西,然後為己所用,已完成所謂的大愛。《悟空傳》從原著小說開始,到電影的成品一再強調反叛,從契子裡的巨人開始,到偷吃仙桃的猴子,到因為住在一個被詛咒地方的人世間老百姓們都是。這些神仙、妖,還有人反叛的是既定的命運。 即使在天界,也沒有所謂的平等這種事情。有些神仙有良好的血統,自然比從人間苦苦修煉而成為神仙的人高等。電影中,王母娘娘賜蟠桃也不是每位神仙都有,只有高等的神仙才有;悟空惡作劇吃了一位神仙的蟠桃,這位神仙把怒氣出在端盤桃的仙女身上,悟空、阿紫陸續出手相救,在成為二郎神之前的楊戩也被捲入這場混戰當中。 悟空、阿紫、天篷、楊戩、捲簾落下凡間,眼見人世間的花果山寸草不生,村民困苦難耐,產生惻隱之心,決定補捉妖雲。這妖雲可怕之處在於可以摧毀任何東西,還能吸收水氣使大地寸草不生,甚至像怪物一樣伸出爪子將人拉入雲中。神仙們與人攜手合作,就是要將妖雲抓住。這幾場戲確實頗為動人,眾仙眾人合作,只有同一個目標。可是這些人真的能夠撼動命運嗎? 捲簾這個角色在其他擁有神力的角色當中特別的顯眼,因為這個角色是一位過去在人世間苦苦修煉而成仙的,不論神力武功都是這些主要角色當中最弱的。但是捲簾勤能補拙,不好高騖遠,只是腳踏實地的完成夢想。悟空有自己的想法,拜託捲簾將他的想法落實,製作一個越大越好攻擊妖雲的工具;楊戩聰明、冷靜且自持,也拜託捲簾將他的想法落實,製作一個越敏捷越好的工具。 這部電影確實讓人驚艷中國與香港電影視覺與特效的發展,但是或許是因為特效太過於搶眼,讓人不覺得是在看一部中國電影,反倒是像是在看好萊塢的特效電影,如果悟空突然講

電影筆記:魅惑/ The Beguiled

圖片
這部電影事改編自本片是改編自托馬斯‧P‧庫里南的英文同名小說《The Beguiled》。但是這並不是這本小說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這本小說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是在1971年,當初的男主角是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這部片子的中文片是叫做《牡丹花下》。蘇菲亞所拍攝的新版,男主角是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中文的片名變成了《魅惑》。《魅惑》這樣的片名沒有不好,但是《牡丹花下》會讓人聯想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中國古話,更有想像空間。 蘇菲亞‧柯波拉執導的《魅惑》(The Beguiled)在坎城影展得了一座最佳導演獎,是坎城影展歷史上第二位獲獎的女導演。之所以特別強調導演的女性身份,在於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男性與女性權力的轉換,而女性導演在幾乎以男性為主導的電影界、電視界出頭不易,在電影裡與電影外的相對照,是有一些趣味存在。 這部電影主要是描述在南北戰爭時期,一位受傷的北方士兵約翰,被女子寄宿學校的一位女學生救回學校,在眾女人的圍繞與照顧之下逐漸恢復健康,但是對恢復健康的約翰而言,恢復健康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在戰爭時期,男人與女人都是過著悲慘的生活,經濟與物資上的缺乏、生命財產隨時失去的可能,而女性在那樣的戰爭時期又必須擔心自身節操。這種對於自身節操的危機感在這部電影是一直存在著,就像整部電影不時成為襯底音樂的砲彈聲響。電影的一開始,約翰的出現造成女人、女孩們的恐慌,即使約翰因傷而昏迷,恐慌還是一直在。女人、女孩對敵對政營士兵的恐懼,他們談論著戰時所聽到的敵人行徑,自己沒有遭遇,光聽說在配上想像,恐懼就變成了無限大。與身處同一陣線的南方軍隊呢?身為校長以及女孩們的主要照顧者的瑪莎,在南方軍人來訪時,不願意冒著可能引誘軍隊男人的風險,因而命令所有的女孩回到房間。 瑪莎何德何能能夠照顧,甚至保護所有的女孩呢?包含女孩們的人身安全與節操。瑪莎靠的是一把左輪走槍。這把手槍是權力的象徵,這樣的權利還包含著她可以決定誰可以留在這寄宿學校當中,誰該離開,還有什麼時候離開。當約翰的身體逐漸恢復健康,他想留下來,因為留在寄宿學校當中比回到戰場好,因此他努力說服瑪莎自己的重要性,他說自己可以成為保護這間寄宿學校裡的所有人。瑪莎的理性是否真的理性,還是以理性來包裝自己的情緒化? 「節操的重要性」在這部電影裡是一個重要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