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歐美電影」標籤的文章

電影筆記:海灘鼠輩 / Beach Rats

圖片
《海灘鼠輩》(Beach Rats)在去年(2017年)以《浪蕩沙灘》為名,在台北金馬影展性別越界單元中放映。《浪蕩沙灘》這樣的片名讓我有些遐想,誤會這部電影是一部男同性戀者在海灘尋找肉體歡愉,與最熟悉的陌生人邂逅,闡述肉體與寂寞的電影,但是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如此。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寂寞,自己對男人的性欲隱藏,過著日夜不同面貌的生活:白天帶著女友,還有哥兒們四處遊玩,晚上則上網尋找排遣情慾的男人。 電影的一開始,男主角哈里斯‧迪金森(Harris Dickinson)所飾演的法蘭基坐在電腦前,在網路視訊聊天室找尋可以聊天的對象;法蘭基遇到了一位熟男;熟男問法蘭基喜歡哪一型,法蘭基說不知道;接著熟男要法蘭基把帽子脫下,並且把燈調亮一點,希望能夠把法蘭基看得清楚一點。這個序場讓我們知道,法蘭基並未出櫃,透過網路來找尋同樣喜歡男人的人。法蘭基的父親因癌症臥病在床,法蘭基替父親到藥局領藥,將父親的藥偷出來,與哥兒們分享,享受藥物所帶來的迷幻快感,藉以逃避現實。父親的臥病,法蘭基似乎無力應付,因此表現冷淡,在夜間找尋與自己年紀差距很大的男人,或者說是像父親的男人,雖說他嘴上說的是不想遇到同樣生活圈的年輕男人,實際上是需要像父親那樣的男人給自己溫暖與愛。 整部電影都聚焦在法蘭基這個角色,法蘭基的三位哥兒們戲份不多,但是這三個哥們卻無時無刻影響著法蘭基的行為與想法。法蘭基與哥們到夜間的遊樂場,為了面子,面對女性的主隊追求,法蘭基的男子氣概告訴他要接受,以免別人對他有所懷疑;法蘭基認為自己應該要交女朋友,好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有女朋友的人,這樣大家才不會懷疑他是一位男同性戀者。還有一場戲,法蘭基與女友,還有哥兒們上到遊艇,遇見了曾經有過一夜激情的對象,法蘭基感到萬分不自在,因怕被發現而情緒上混雜了羞愧、緊張與怒氣,甚至為了極欲證明某些事情而意圖與女友在遊艇上做愛,但是卻力不從心。 電影即將結束之前,法蘭基的父親不敵病魔辭世,法蘭基與哥兒們不再有免費的藥物可使用,遂提出在網路上勾引有大麻的男同性戀者,在對方上鉤之後便出手搶奪大麻。當法蘭基提出這個點子時,有哥兒們懷疑法蘭基是GAY,當然也有人提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但是法蘭基怕自己真正的性向被哥兒們知道急忙否認,想要獲得大麻這樣事情成為了法蘭基獲得哥兒們認同的藉口,自以為聰明卻弄巧成拙,整體事件演變成犯罪行為。其中一個角

電影筆記:親愛的初戀/ Love,Simon

圖片
美國電影《親愛的初戀》(Love, Simon)是改編自貝琪‧艾伯塔利(Becky Albertalli)所著的小說《西蒙和他的出櫃日誌》(Simon vs. the Homo Sapiens Agenda)。這部電影是清新的,這部份似乎讓許多不了解同志生活的人改觀,畢竟不是所有的同志都過著夜夜笙歌的生活,也不是所有的同志私生活混亂,許多人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學生要讀書,出社會的人還是需要工作養活自己,與其他異性戀大眾沒有差別。 這部電影聚焦在賽門(台灣電影裡的翻譯,與原著書名翻譯為西蒙不同,但是指的是同一個人)的出櫃過程。出櫃的意思是「走出櫃子」,也就是將自己的同性戀者的身份跟別人說,讓別人知道。我總覺得出櫃這件事情專屬於同性戀者頗為奇怪,人總是有一些不想告訴別人的事情,需要鼓起勇氣才能跟別人說,說出來之後,家人朋友不見得能夠接受,這不也是出櫃的一種嗎? 幾年前,曾經看過一位女性喜劇演員汪黛.塞克絲(Wanda Sykes)脫口秀的片段「為什麼當同性戀者比黑人更辛苦?」黑人是天生的,難道同性戀者不是嗎?在電影《親愛的初戀》當中,賽門思考著為什麼身邊的其他異性戀朋友不需要對父母朋友出櫃?在他腦子裡小劇場演出了朋友對父母說自己是異性戀的身份,然後有父母哭泣吶喊,也有尷尬、慌張、不知道要說什麼的場景,一個接著一個,看是爆笑,實則諷刺。 賽門是一位十七歲的青少年男同性戀者,與父母、妹妹和樂的生活在一起,但是他的同志身份除了他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知道;賽門在學校裡的生活似乎也很完美,有幾位要好的朋友;有一天,有一位還沒有出櫃的男同性戀學生在學校的部落格以小藍為名發言,讓賽門感到好奇,賽門創建了一個新的電子郵件帳號,寄信給這位男同性戀學生,並期待他的回覆;在收到小藍的回覆之後,賽門便在電子郵件裡表露自己不能夠說出來的祕密,同時也成為小藍的忠實聽眾,可惜好景不常,賽門的秘密被人發現,考驗著他與好友們的友誼。 賽門的家庭非常的健全,有一對非常恩愛,並且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但是賽門或許感到孤單,或許不想傷害父母,又或許不知如何對父母說出自己的性向,因此把秘密放在心裡。賽門有很好的異性戀模範,終究變成了同性戀者,這說明了性向是天生的,不是後天模仿得來的。賽門的孤單感強烈,因為身邊沒有跟自己一樣的人,不知道心裡的話要跟誰說,在網路上見到了與自己相同的人,便躲在自

電影筆記:厭世媽咪日記/ Tully

圖片
誰會想得到《厭世媽咪日記》(Tully)是一部這麼好看的電影!原本以為這是一部單純闡述母親含辛茹苦養育小孩的電影,沒有想到導演與編劇想要傳達的東西不那麼單純。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編劇與導演加上一些奇情,再加上一些懸疑,當你以為電影中的人物要跨越道德的邊境時,柳暗花明,讓人無法預知劇情的走向,陷入電影的情境當中。這部電影真的好看得不得了。 這部電影的導演傑森‧瑞特曼(Jason Reitman)在2007年拍攝了一部叫做《鴻孕當頭》(Juno),講的是一位叫做朱諾的青少女迷戀學校的長跑選手,朱諾主動追求,然後懷上了長跑選手的孩子;朱諾必須為自己肚子的孩子找到出路,同時也必須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我覺得朱諾是很酷的,她對自己喜歡的男生主動追求,也沒有因為懷孕而沒有去學校,同時保有了自己的情慾自主權與受教權,甚至為自己的孩子尋找合適的養父母。 這一次的《厭世媽咪日記》的一開始,同樣是迎接新生命。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所飾演的瑪蘿肚子裡有了第三胎,理應要快快樂樂迎接新生命的她卻愁雲慘霧,因為總是有很多煩人的事情等著她。瑪蘿的大女兒還算聽話,父母暫時還能夠「控制」她,二兒子是一個特殊的孩子,情緒與反應都比其他學生更加敏感,需要特別的照顧,因此瑪蘿時常被校長招喚到學校,希望她的二兒子能夠別的,更加適合他發展的環境。可是或許經濟的考量,或者是社交上的考量,又或者是擔心孩子的未來,再加上第三個孩子即將出生,瑪蘿遲遲無法處裡二兒子的教育問題。 有一天,瑪蘿一家到有錢的弟弟家作客,雖說這對夫妻都有心不願意去,畢竟弟弟有錢,多少還是會無意地炫耀自己的生活;瑪蘿看到了弟妹總是容光煥發,專門的人帶著孩子吃飯,好讓大人們可以好好用餐,瑪蘿感到驚訝,有著羨慕又忌妒的感覺。弟弟向他提出,願意推薦一位夜間保母給瑪蘿,甚至願意付錢,瑪蘿起先不同意,不願意讓不認識的人出入家中。第三個孩子出身之後,瑪蘿被折磨得更不成人形,除了老三的吃喝拉之外,老二的情緒與學校校長所施加的壓力,瑪蘿更是情緒崩潰。有一場戲,瑪蘿的二兒子把水翻倒,潑到瑪蘿的身上,瑪蘿無意識地把衣服脫掉,大女兒一見,便說:「媽媽,你的身體怎麼變這樣?」瑪蘿看了女兒一眼,眼神像是在說:「還不是你們害的。」 劇情在瑪蘿終於接受了夜間保母杜麗,讓她進到家裏面來照顧孩子。這是整部電影的重要轉折。瑪蘿在杜麗心情不好

電影筆記:騙婚風暴/ The Charmer

圖片
丹麥與瑞典共同出品的電影《騙婚風暴》(The Charmer)是一部聚焦移民的電影,也是導演米拉德.阿拉米(Milad Alami)第一部電影長片。整部電影其實瀰漫著一股強烈的無可奈何的奮圍,男主人翁伊朗人伊斯邁亟欲讓自己獲得丹麥的居留權,然而時間越來越緊迫,內心理智、道德與目的的掙扎促使他逐步的走向精神崩潰的邊緣;丹麥人拉爾斯想要理解自己的妻子墜樓的原因,找上伊斯邁,卻未能獲得可以接受的答案。 電影的一開始,銀幕全黑,聲音是男女交歡的聲音。這時我們還沒有辦法分辨這個聲音是誰發出來的;銀幕亮起,一個女人躺在一個男人的胸膛上,接著這個女人趁著男人在淋浴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跳下窗台,接著響起路人的尖叫驚呼聲。電影剛開始,完全都是在看與聽聲音在表演,影像先是黑,即使場景亮起,看到的是人類身體的局部或者是房子裡的空景,再不然就是女人的背面,也就是女人跳下窗台的前幾秒。這個序場很精采,不拖泥帶水,充滿想像力,讓觀眾帶著懸疑與期待進入故事的主線。 伊朗人伊斯邁在丹麥打工,將錢寄回伊朗,無非是要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只能夠做搬家工人的伊斯邁只能透過與真正的丹麥人結婚才能獲得居留權,因此他就把自己打扮好,泡在酒吧裡,與女性相識,試著讓女性愛上他,接納他,甚是與他同居、結婚,使他成為丹麥人。性對伊斯邁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但是對其他丹麥女人而言,性可能是愛情的步驟之一,也可能是交際的一部分。幾場性愛的場面,也呈現了伊斯邁心理不同面相。第二場性愛,他與某位女人回到兩人共同的居住的地方,女人明顯不悅,伊斯邁的主動積極是為了取悅女人而不是自己;另一場性愛被另一個女人的孩子撞見,似乎開始動搖他的良心,想到自己在伊朗的家庭。 伊斯邁與同為伊朗裔的女主角莎拉相遇並不美麗,莎拉一見到伊斯邁與她的朋友搭訕,便斷言伊斯邁是為了居留權,要自己的女性朋友注意,之後第二次遇見莎拉半推半就的帶著伊斯邁參加自己的家族所舉辦的伊朗聚會。伊朗家庭的長輩移民到丹麥,想法還是伊朗的傳統思維,莎拉帶著伊斯邁,也是擋箭牌,阻擋了母親的叨唸,也阻擋了親戚的指指點點。真愛來得不是時候,伊斯邁對莎拉的感情再真,也逃離不了道德良心的招喚。 這部電影是好看的,劇本精彩,環環相扣,細節之處展現細膩。導演對於這樣的移民議題沒有戴著有色眼光,也沒有批判劇中人物的所作所為,氣氛的營造也相當成功。這雖然是導演的第一

電影筆記:水底情深/ The Shape of Water

圖片
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在2006年執導的電影《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一直都是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對他之後所拍攝的電影也會特別注意。場景與美術的繁複,時常與神話相連結,也時常對神秘不為人知的物種有所描述。《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具備他過去作品的特色,放大了異與同之間的差異,放大了情感,增加了幾個對照組,呈現因為異於常人所產生的孤獨,原來我們都一樣,希望與眾不同,卻又如此害怕與別人不同,因為不同而被孤立,孤立之後寂寞也就隨之而生。 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所飾演的角色伊莉莎是啞女,不能說話,但是聽得見聲音,她在生活上有一個好友嘉爾,在工作上也有一個好友瑟達,都是屬於在美俄冷戰時期的弱勢族群,好在嘉爾與瑟達願意看(學習)手語,伊莉莎也才能有朋友。但是有朋友終究是不夠的,畢竟朋友能夠解決的事情是陪伴,還是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幫忙的。電影的一開始,導演的鏡頭流暢的紀錄女主角莎莉絲所居住的環境以及每天的生活,因此觀眾可以得知伊莉莎是一位有性慾的女人,生性浪漫、喜歡電影。 嘉爾是同性戀者,為了接近喜歡的男生,一次又一次買難吃到食不下嚥檸檬派。這裡的檸檬派象徵愛情,酸酸甜甜確實美好如愛情,但是難吃到食不下嚥又象徵那個年代同性戀戀情的困難,更別提伊莉莎後來的愛情了。 整體而言,我是喜歡這部電影。畫面上的精雕細琢是加分,此外女主角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與飾演嘉爾的李察‧傑金斯(Richard Jenkins)的演出稱職,對電影本身也加到分數,然而劇本本身不夠深入,流於表面。電影預告本身剪得極佳,但是電影本身對於冷戰題材的搔不到癢處,電影本身沒有預告來得有張力,著實可惜。 最後要在特別提到一位演員,飾演俄國間諜的麥可斯‧圖巴(Michael Stuhlbarg),在另外一部同樣是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重磅角逐者的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當中飾演男主角的爸爸。 麥可斯‧圖巴在這兩部電影當中呈現了完全不同的造型與演技,沒有特別去上網查詢,還真的認不出來,是一位值得認識的變色龍男演員。 ...... 水底情深 The Shape of Water 2017│美國出品│英語、俄語、法文發

電影筆記:泥沼/ Mudbound

圖片
女性電影導演在美國發達的影視工業當中是少數,那黑人的女性電影導演更是少數中的少數。這部電影《泥沼》(Mudbound)的導演迪‧里斯(Dee Rees)便是少數的少數。《泥沼》是他的第三部電影作品,上一部《藍調女王》(Bessie)讓她入圍了艾美獎迷你影集或電視電影最佳導演獎。由於她在台灣也沒有名氣,過去拍攝的電影又都以黑人作為主題,台灣首輪院線電影,即使是藝術院線都沒有她的容身之地,還好Netflix有慧眼,在2017年日舞影展買下這部電影,不然台灣觀眾或許還看不到。 這部電影改編自希拉禮‧喬丹(Hillary Jordan)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一個白人家庭,男主人亨利為了夢想咬牙買下的農莊,遭到詐騙,只能先住在漏水的農舍裡;亨利搬到了鄉下,一家人不適應鄉間的生活,時常依賴一個黑人佃農家庭協助;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亨利的弟弟吉米回到家鄉,飽受戰後精神上的折磨,只能以酒麻痺自己,同時黑人家庭的長子郎索也從戰場歸來,兩人逐步成為朋友,黑人與白人之間友誼的萌發卻成為悲劇的開端。 電影的開頭,亨利與吉米在挖掘墓穴,當以為已經挖得夠深的時候,挖到黑人的骨骸,亨利對吉米說:「帕比(對爸爸的稱呼)不會同意自己與黑鬼長眠在一起的。」吉米不解,但也只好聽從哥哥的命令,重新挖一個新坑,碰到大雨差點被淹死,接著他們巧遇黑人佃農一家,亨利理所當然的要他們幫忙,黑人佃農一家面無表情,不情不願,鏡頭轉進了亨利與妻子蘿拉結婚之前的那個時候。 蘿拉與亨利結婚之後,看似幸福,但是在亨利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裡妻子與孩子是屬於丈夫的財產,蘿拉得知要搬到鄉下農莊的時候是亨利已經買下了農莊,先前亨利完全沒有與蘿拉商量;搬到農莊之後,蘿拉必須適應鄉下的生活又是一個挑戰,在都市裡不常看到的動物的屍體,不時出現在蘿拉眼前,更別說過去習以為常的隱私變成奢求,例如公公帕比假裝沒事的走過正在洗澡的蘿拉地方。 吉米退伍之後,暫時投靠哥哥的農莊,在街頭聽到像是槍聲但是不是槍聲的巨響,立刻趴在地上躲避,其他人見到只覺得吉米的怪異,此時只有同樣從戰場回來的黑人朗索伸出援手,拉吉米一把。同為軍人,同樣從戰場上回來,同樣經歷過戰場的殘酷,也能夠更加的體恤對方的心情。吉米與朗索友情是整部電影唯一呈現平等的時候。蘿拉的女兒們生病,暴雨之中找不到醫生,亨利只好央求佃農之妻協助,孩子痊癒才在蘿拉要求之下提

電影筆記:伊卡洛斯/ Icarus

圖片
紀錄片《伊卡洛斯》(Icarus)好看的不得了。明明是一部紀錄片,卻像是驚悚片,讓人腎上腺素暴衝。這部紀錄片在導演布萊恩‧福格爾(Bryan Fogel)持續紀錄之下,原本只是他對於自身與藥檢制度的實驗,逐步進入了全世界攸關體育運動賽事公平性的醜聞,最後結局超展開,簡直比任何一個故事更加懸疑、更加離奇。 導演布萊恩‧福格爾是一位業餘的自行車手,在業餘選手中最高等級的高路單車賽(Haute Route)中得到第14名;另一方面自己體壇的偶像,過去曾七度獲得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還得過奧運銅牌的自行車名將藍斯‧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承認使用禁藥來增加運動表現,所以布萊恩好奇自己使用禁藥會怎麼樣,會被抓嗎? 那被抽檢時是否也能夠逃避檢驗?但是美國的科學家不願意幫助他, 他只好尋求俄國禁藥檢查實驗室主任格里戈里(Grigory Rodchenko)的協助,計畫且持續性的注射禁藥,接著和平常一樣投入訓練,兩人持續的保持聯繫,也成為好友。 布萊恩持續的紀錄自己使用禁藥的過程,與格里戈里在美國相見,格里戈里還將布萊恩的尿液從美國帶回俄羅斯的實驗室進行分析,然而布萊恩在隔年的高路單車賽成績卻沒有更好,畢竟比賽這件事情有太多內外在的因素需要配合,而主辦單位強而有力的申明打擊禁藥,卻也幾乎沒有進行藥檢。接著,德國電視台的紀錄片指控俄羅斯的運動員使用禁藥,格里戈里因高層與媒體的壓力被迫自願離職,又因為擔心自身安危而逃到美國。布萊恩持續的紀錄,或許格里戈里求自保,也願意被紀錄,格里戈里開始對著鏡頭說著自己如何成為禁藥計畫的聯絡人,又如何被其他運動高層鬥爭,甚至進入精神病院,自己又如何突然被國家需要而被釋放。 這部紀錄片名叫《伊卡洛斯》。這個片名有其典故,是希臘神話當中伊卡洛斯為了逃離克里特島,與父親分別戴上了蠟做成的翅膀,年輕的伊卡洛斯因初次飛翔而喜悅,不自覺得越飛越高,過於接近太陽以致翅膀融化而墜落。紀錄片的後半段直指俄羅斯總統普丁授意這項禁藥計畫,在索契冬運俄羅斯運動員所獲得的獎牌破了歷史紀錄,卻極可能不是在公平的競賽條件之下所達成,在冬運之後普丁成為了受益者。普丁在俄羅斯民間聲望原本直直落,在索契冬奧之後支持度直線上升,也給自己找到了出兵烏克蘭的理由。俄羅斯體壇在索契冬運四年之後依舊被懷疑有計畫性的使用禁藥,普丁就像是希臘神話當中伊卡洛斯得意

野蠻遊戲:瘋狂叢林 / Jumanji: Welcome to the Jungle

圖片
我真的衝著羅比‧威廉斯1995年主演的電影《野蠻遊戲》(Jumanji),才進戲院看這一部號稱睽違22年的續集電影。或許是因為還有著年輕時對《野蠻遊戲》的印象,之後再電影台也看過幾次,每次看都喜歡。看到《野蠻遊戲:瘋狂叢林》(Jumanji: Welcome to the Jungle)赫然發現這部電影就像是電影中的桌遊進化成家庭式遊戲主機一般進化,成為一部新的電影,既在框架之中,又跳出框架,是一部令人驚喜的電影。 電影的一開始,場景設定在高中的校園,兩位男生與兩位女生因著不同的原因被校長留校察看,看到倉庫裡有一個別人捐贈的遊戲機,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學生們決定玩看看,各自選擇角色,沒有想到按了開始鍵之後,竟一個一個化成煙霧,進到遊戲當中。原本的膽小宅男竟然變成了最狂探險家布雷史東博士;橄欖球校隊猛男變矮變胖變成動物學家;只會讀書不愛運動的女孩則變成辣妹戰事;最讓人捧腹大笑的是校園正妹變成了中年發福的大學教授。 這部電影非常熱鬧,但是也沒有忽略故事,觀眾跟隨著電影劇情的推演,很快的可以進入故事當中,可以充分的理解在遊戲世界裡對角色的設定,還有遊戲世界當中的遊戲規則。飾演中年發福教授的是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第一次看到海報時,我心裡還嘟囔著「怎麼造型都好像」,像是在2005年的電影《金剛》(King Kong)裡看過。但是傑克‧布萊克的演技讓人將疑慮全部拋開,完全享受他的表演,尤其是當他發現自己(女網宏高中生)被裝在中年男人的身體裡時,疑惑又好奇的神情,還有不時冒出的妙語,真的很可愛又好笑。 《野蠻遊戲:瘋狂叢林》這部電影確實可以承接我這一世代人的回憶,也能夠讓更加年輕,甚至沒有看過羅比‧威廉斯版的年輕影迷開心享受,或許這部電影在20年後也能夠讓人回憶著。 ...... 野蠻遊戲:瘋狂叢林 Jumanji: Welcome to the Jungle 2017│美國出品│英語發音│Color│119mins 導演: 傑克‧卡斯丹 Jake Kasdan 演員: 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  凱倫‧吉蘭(Karen Gillan) 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 凱文‧哈特(Kevin Hart) 巴比‧卡納佛(Bobby Cannavale) 尼克‧強納斯(Nick Jonas)

電影筆記:大娛樂家/ The Greatest Showman

圖片
看完麥可‧格雷希(Michael Gracey)執導,休‧傑克曼(Hugh Jackman)與柴克‧艾弗隆(Zac Efron)雙掛頭牌的歌舞片《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的第一個念頭,好浮誇,浮誇的好好看。身為一個普通的觀眾,期待的是盛大的場面,這當中也包含著華麗的編舞,還有以人數來造成視覺上的衝擊,另一方面故事如果又充滿戲劇性,可信度又高,還有好聽的音樂,甚至讓人朗朗上口,基本上這部歌舞片就達到標準了。 眾所皆知,休‧傑克曼是一位歌舞劇的演員,得過東尼獎,會唱歌跳舞是一定的。柴克‧艾弗隆以《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與《髮膠明星夢》(Hairspray)成名,也是以歌舞起家,雖然這幾年總讓我覺得他以賣弄身材作為主業,但是在這部電影當中,他與休‧傑克曼幾場歌舞場面,算是穩住場面。最後Ending那場戲,像是休‧傑克曼將歌舞劇王者權杖交給柴克‧艾弗隆一般,也將觀眾的情緒推向最高點。 兩位男主角的角色極具存在感,兩位演員的表現也算稱職,但是可惜了幾位配戲的女演員,因為在這部電影當中,女性角色的設定過於平板,實在可惜。將兩位男主角對於事業的野心,與另外兩位女配角空洞相比,男主角們事業的重,女配角們做決定的那般理所當然,更讓人覺得難以接受。例如蜜雪兒‧威廉絲懷疑先生與女歌星有染,然而相信先生多年,瞎挺盲從之後卻意志堅定的選擇離去,離去竟然也不是大步向前獨立自主,而是回到幼時被嚴密保護的父親家。瑞典女歌星求愛被拒,毅然決然離開,只凸顯休‧傑克曼飾演的馬戲團團主性格上的正直與對老婆的忠誠。 這部電影除了熱鬧的歌舞場面之外,花了許多的篇幅闡述異與同之間的戰爭。有些東西太過於平常,觀眾不想看,當觀眾看到真正與眾不同的東西時,卻產生恐懼,或認為這是上天的逞罰,將與自己不同的東西視之為惡魔,然後自己卻做出比惡魔更恐怖的事情。這種辯證在這部電影當中不時出現,也算是豐富了這部電影的情節,彌補了女性角色上的薄弱。 ...... 大娛樂家 The Greatest Showman 2017│美國出品│英語發音│Color│105mins 導演: 麥可‧格雷希(Michael Gracey) 演員: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 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

電影筆記:羅根好好運/ Logan Lucky

圖片
《羅根好好運》(Logan Lucky)是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睽違大銀幕許久的新作。這部電影維持他過去作品的水準,這部電影是他過去《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系列跟《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的結合,將竊盜案與小人物鬥智大鯨魚這樣的故事巧妙融合,實在好看。 這部電影中的一群魯蛇在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所飾演的吉米‧羅根的帶領之下,計畫將賽車場及商場內的金庫搬走。電影情節曲折,但不離奇,情節中不時出現驚喜,讓人不知不覺陷入劇情當中。在這部電影當中領導人除了要有計畫,還得有膽識,懂得低調再低調,面對豬隊友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搞出大問題還得冷靜面對跟處理。 對美國不了解的人或許會以為美國是世界上最為開放的國家,其實不然,美國在很多地方是非常保守的,保守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非常的重視家庭價值。吉米‧羅根有位年幼的女兒,但離婚之後女孩的監護權歸前妻。電影的一開始,吉米在修車,女兒坐在不遠的地方跟著吉米聊天,吉米修車需要什麼工具,請女兒拿給他,女兒就拿給他,偶而提出需要工具的類型問題,像是螺絲起子要一字還是十字,接著正確的拿給吉米,非常了解工具,這些顯示吉米與女兒的關係非常好,時常聊天,時常一起修理家中的物品。吉米曾經是受到矚目的美式足球隊員,卻因為意外而跛腳,弟弟克萊德在伊拉克戰爭中失去一隻手,再加上家族中的種種不幸,讓克萊德深深相信這是羅根家的詛咒。 吉米有個一個大計畫,不忘帶上自己的弟弟妹妹,吉米不逞個人英雄主義,找來朋友喬班幫忙,只是喬班還在監獄裡,要借用他的能力也不是這麼容易,後來喬班決定加入計畫,也不忘帶上自己的兩個弟弟。這個由魯蛇與更生人的竊盜團體對抗的是資本社會,所面對的是自以為高高在上,愛面子勝過裡子的管理階層,如監獄典獄長,還有賽車場兼商場的擁有者,甚至是前妻的現任先生都是。或許我們也是魯蛇,沒有與有錢人同樣的機會與立足點,我們更能站在竊盜集團的那一邊。女兒在女孩兒選美比賽中,原本要表演蕾哈娜的歌曲《傘》,看到爸爸吉米出現在台下,臨時起意唱起了爸爸最愛的歌,即使走了幾個音,還是獲得觀賞選美比賽在地觀眾的共鳴。 這部電影的演員都很平實的在表演,有時候呈現出一種誇張的喜感,然而這種喜感來自於生活的荒謬,荒謬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產生了笑果。我印象中

電影筆記:愛人怪物/ Closet Monster

圖片
《愛人怪物》(Closet Monster)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加拿大電影。電影講的是一位白人青少年同性戀者的身分認同、幼時的夢靨,以及他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是一部成長電影,有MV式或電音式的攝影風格,但是不時又流露出驚悚電影的氣味,是一部不時讓人感覺驚豔的電影。 家庭關係是一個很殘酷的組合,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的子女,子女自然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這些無法選擇的人必須被放在一起,直到某天有意識的決定離開,但是也不會真正的\離開,還是有某種牽連,即使這樣的互動微小到幾乎看不見,隱形的線還是牽連著。 電影的一開始,還是小男孩的奧斯卡已將到了上床時間,小男孩的爸爸陪著他說話,他要爸爸給他一個故事好讓他進入夢鄉,爸爸說了一些美夢的構成元素,包含著美女圍繞,這不見得全然是小奧斯卡所想要的,比較像是可以讓爸爸興奮的場景。爸爸說著故事,可以引申為是爸爸對子女的期待,爸爸大概會覺得爸爸會喜歡的,小孩一定會喜歡;接著爸爸吹了一個氣球,往小奧斯卡的頭上微微的放出氣球裡的空氣,之後小奧斯卡便進入夢鄉。 接著小奧斯卡面對的是母親的離開。小奧斯卡坐在爸爸、媽媽的對面,從視覺上來看,像是排成了一個尖銳的三角形;此時,爸爸、媽媽送給他一隻倉鼠,小奧斯卡應該要很開心才對,爸爸告訴小奧斯卡媽媽即將離開的消息,媽媽不能理解為什麼爸爸在送禮物的時候再附上ㄧ個壞消息,便與爸爸爭論,倉鼠出奇不易的咬了小奧斯卡的手指,小奧斯卡感到痛楚而離開現場。小奧斯卡手指上的痛楚與心裡面突如其來的陣痛是一樣的,痛同時反應在身體上與心理上。小倉鼠雖然咬了他,卻成為小奧斯卡唯一的朋友,小倉鼠與小奧斯卡間接目擊一場集體霸凌,一名青少年男性戀者被仇恨霸凌致死。這樣不尋常的經歷,讓逐漸長大的奧斯卡內心無比的沉重,巨大的恐懼在他對其他男孩產生慾望時也同時產生,幾乎要吞噬了他。 奧斯卡還是男孩的時候,爸爸是大山,像是他的神,媽媽離開之後,小奧斯卡見到了爸爸在沙發上抱頭痛哭的身影。媽媽的離開是希望有更好的生活,這指的不是物質上的生活,反倒是希望精神上可以獲得解脫。說睡前故事給孩子聽的爸爸究竟可以有多遭,我想是因為對愛渴求,而產生強烈的佔有慾,然後開始去支配那些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奧斯卡不是沒有同年齡的朋友,他有一個想成為演員的女性友人。這位女性友人要到紐約發展,奧斯卡為他拍照,兩人一起選照片,女性友人選定了一張

電影筆記:魅惑/ The Beguiled

圖片
這部電影事改編自本片是改編自托馬斯‧P‧庫里南的英文同名小說《The Beguiled》。但是這並不是這本小說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這本小說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是在1971年,當初的男主角是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這部片子的中文片是叫做《牡丹花下》。蘇菲亞所拍攝的新版,男主角是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中文的片名變成了《魅惑》。《魅惑》這樣的片名沒有不好,但是《牡丹花下》會讓人聯想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中國古話,更有想像空間。 蘇菲亞‧柯波拉執導的《魅惑》(The Beguiled)在坎城影展得了一座最佳導演獎,是坎城影展歷史上第二位獲獎的女導演。之所以特別強調導演的女性身份,在於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男性與女性權力的轉換,而女性導演在幾乎以男性為主導的電影界、電視界出頭不易,在電影裡與電影外的相對照,是有一些趣味存在。 這部電影主要是描述在南北戰爭時期,一位受傷的北方士兵約翰,被女子寄宿學校的一位女學生救回學校,在眾女人的圍繞與照顧之下逐漸恢復健康,但是對恢復健康的約翰而言,恢復健康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在戰爭時期,男人與女人都是過著悲慘的生活,經濟與物資上的缺乏、生命財產隨時失去的可能,而女性在那樣的戰爭時期又必須擔心自身節操。這種對於自身節操的危機感在這部電影是一直存在著,就像整部電影不時成為襯底音樂的砲彈聲響。電影的一開始,約翰的出現造成女人、女孩們的恐慌,即使約翰因傷而昏迷,恐慌還是一直在。女人、女孩對敵對政營士兵的恐懼,他們談論著戰時所聽到的敵人行徑,自己沒有遭遇,光聽說在配上想像,恐懼就變成了無限大。與身處同一陣線的南方軍隊呢?身為校長以及女孩們的主要照顧者的瑪莎,在南方軍人來訪時,不願意冒著可能引誘軍隊男人的風險,因而命令所有的女孩回到房間。 瑪莎何德何能能夠照顧,甚至保護所有的女孩呢?包含女孩們的人身安全與節操。瑪莎靠的是一把左輪走槍。這把手槍是權力的象徵,這樣的權利還包含著她可以決定誰可以留在這寄宿學校當中,誰該離開,還有什麼時候離開。當約翰的身體逐漸恢復健康,他想留下來,因為留在寄宿學校當中比回到戰場好,因此他努力說服瑪莎自己的重要性,他說自己可以成為保護這間寄宿學校裡的所有人。瑪莎的理性是否真的理性,還是以理性來包裝自己的情緒化? 「節操的重要性」在這部電影裡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電影筆記:那些人們/ Those People

圖片
美國同志電影《那些人們》(Those People)是喬伊‧庫恩(Joey Kuhn)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齣電影所描述的幾個人,過去是同學,在學校朝夕相處15年,許多重要的時光也一起共度,這樣子的友情在富家公子哥塞巴斯蒂安的父親面臨金融醜聞的時候,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在這個社會上是充滿階級的。雖然這樣的階級制度沒有被白紙黑字的寫下,或者是被明確的用嘴巴說出來,還是存在著的。我們總是有一個內建的機制,在心裡衡量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我們的朋友,適合什麼樣的往來,又或者願意付出什麼樣的東西來換取自己所沒有的,無私是不存在的。  這部電影的一開始,塞巴斯蒂安與查理在學校的交誼廳跟著歌劇的音樂聲,玩著快嘴跟上歌詞的遊戲,查理總是輸,還被塞巴斯蒂安說吐巢,說查理已經輸了十五年,為什麼還要繼續嘗試。同樣的,查理愛著塞巴斯蒂安也十五年了,維持著「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感情究竟又是為什麼呢?塞巴斯蒂安的父親面臨金融醜聞風暴,塞巴斯蒂安、查理,還有其他的友人在街上遇到了記者與憤怒的群眾推擠,群眾之中或許還有受害者,這些人還非自願被拍下照片。那張照片被登上了報紙,讓同為死黨的一位女孩失去工作錄取的機會,這女孩氣憤,轉身離開,不願意再與這些人糾纏。  這部電影以月分作為章節,九月風暴爆發,影響得不只是塞巴斯蒂安的家庭、經濟,也間接的影響到塞巴斯蒂安為中心的人們。查理是塞巴斯蒂安唯一的依靠,是他在這個風暴唯一的避風港,時間進入了十月之後,另外一個人走進了查理的生命之中。鋼琴家提姆是黎巴嫩人,與身為尤太人查理相戀,這大概只有在紐約這樣國際性的大城市才有可能發生。此時,陷入熱戀的查理,卻讓塞巴斯蒂安頓失依靠,同時查理內心真的只有提姆一個人而已嗎? 有兩場充滿情慾、忌妒,又同時混雜愛恨癡迷的戲,非常精彩。我認為這兩場戲救了這部電影。一場戲是塞巴斯蒂安在酒吧與另一位年輕男人調情,查理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接著查理主動親吻了塞巴斯蒂安,塞巴斯蒂安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反倒排斥起查理;在返塞巴斯蒂安家的計程車上,塞巴斯蒂安與被釣魚釣到的年輕男人親嘴親得難分難捨,查理只好看著車窗外的街景。一對情慾流動,另一人只能撇頭不看,心裡卻甚麼都看見了。下一場戲,查理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知道塞巴斯蒂安的房間即將發生什麼事情,自己不阻止似乎也不行,怒氣沖沖起身到塞巴斯蒂安的房間裡;查理要塞巴斯